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方法

2021-01-06 14:39:16  浏览:1762  作者:李华飙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存在的不足

智慧博物馆是近年来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智慧博物馆是将信息技术与博物馆业务深度融合,采用“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 技术路线,实现“人-物-数据”三元空间交互融合的博物馆新形态。

目前智慧博物馆尚存在如下不足点:(1)单纯从技术出发,对博物馆的业务需求研究不充分。(2)将智慧博物馆单纯当作信息化工程项目,缺少对博物馆工作格局、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构建。(3)并没有从一个整体来设计智慧博物馆技术架构,而是广泛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分散割裂现象严重。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的定义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是采用自顶向下的步骤,采用系统性思维,从博物馆战略出发,以业务为驱动,对智慧博物馆进行全局性、总体性设计的一项工作。

顶层设计方法概述

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法已经不是新概念,至少发展了几十年。目前主流的设计方法有如下两种:

(1) 基于企业架构的设计方法。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是一套通用的信息化设计方法,可以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组织,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的企业架构标准是 TOGAF(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即 由 The Open Group 制定的一套标准。

(2)基于系统思维的设计方法。系统思维是将对象当做一个系统来对待的方法论,强调整体性和关联性。博物馆所处在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大的系统,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系统。智慧博物馆运维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智慧博物馆是该系统工程里的一个子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大系统里面包含小系统,小系统里面包含更小的系统,自顶向下可以分为多个层级,逐步分解。基于系统思维方法的原则有如下几点: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设计;要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信息、数据等要素会在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流转,等等。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方法

可采用金字塔分层方法来推进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分为四个层面:战略规划、体制机制设计、智慧赋能行动计划设计、信息技术架构设计。如图 1 所示。

战略规划主要是根据博物馆的战略推导出智慧化发展战略,包括了发展愿景、建设目标等。

体制机制设计主要是工作格局重塑、组织架构重构、业务流程再造。

智慧赋能行动计划设计主要是规划博物馆智慧能力蓝图,设计智能赋能行动。首先将博物馆划分业务板块,通常可以划分为核心业务、综合管理、运维保障三大板块。根据业务板块又可以划分智慧能力,可以分为如下八大能力:智慧库房、智慧文保、智慧展示、智慧传播、智慧导览、智慧楼宇、智慧管理、智慧大脑。针对八大能力,要设计对应的智慧赋能行动计划。

信息技术架构设计主要是根据战略、体制机制、智慧赋能行动计划,设计对应的 IT 架构,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

image.png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流程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工作按四个步骤来开展:需求分析、

总体规划、架构设计、实施策略设计,如图 2 所示。

首先,智慧博物馆需求分析可以从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三个层面来依次推进。要分析博物馆的业务需求, 首先要分析博物馆的战略目标、使命愿景。通过现状调研与评估来界定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业务需求的最根本来源。从业务需求可以分解为博物馆各层级、各业务条线的用户需求。馆级领导、部门领导、一线工作人员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的功能需求。

其次,智慧博物馆总体规划是要明确建设的总体目标。现状与目标之间是存在着差距,但并不是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解决。技术不是万能的。总体规划就是要进行筛选,到底哪些改进工作要纳入智慧博物馆的范畴,要解决到什么程度。将业务愿景合理分解,划分为能力蓝图,针对每一个能力制定提升目标。举例说,博物馆的核心能力可以划分为征集能力、保管能力、保护能力、策展能力、研究能力等。要针对藏品保管能力制定一个提升目标,为了达到此保管能力提升目标,信息技术要做到哪些工作,才有助于达到此能力提升目标。

第三,智慧博物馆架构设计主要是解决技术路线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业务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等几个方面。智慧博物馆的技术路线则是基于“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方法来设计。

第四,智慧博物馆实施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落地的问题,基于前三个步骤的成果,将技术路线进行细化,形成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具体研发工作。

依据以上的理解,本文梳理了智慧博物馆的总体架构, 如图 3 所示。
image.png
image.png

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包括了博物馆工作格局、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博物馆的业务板块可以划分三大板块,核心业务、综合管理、运维保障。核心业务板块可以划分为征集、保管、研究、展览、社教、文创。综合管理可以划分为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运维保障可以划分为安全保卫、后勤物业、观众服务等。

必须对博物馆的核心流程进行梳理,在智慧博物馆的实施同时就得做流程再造。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观众服务流程。在智慧博物馆时代,大部分博物馆都推行全员预约,那么观众服务的流程就需要做变革。前端的流程变了,相应的后端流程也要做调整。必须自顶向下对博物馆流程进行设计再造。

技术架构

智慧博物馆的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技术路线,其二为分层架体系架构。智慧博物馆的技术路线可以概括为“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智慧博物馆的分层体系架构为基础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

数据架构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核心战略资产。有人质疑博物馆到底有没有大数据,但是笔者认为博物馆是有大数据的。并不是说单纯数量庞大就叫大数据,学术界早就有大数 4V 理论,即规模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价值性Value)。大数据是一种思维, 最关键的是对数据的高度重视,从数据中发掘价值,所以关键是价值大。数据的数量庞大、处理速度快、种类多都是前提, 目标是价值大。

智慧博物馆数据架构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将多源异构的业务数据进行治理融合,将数据转换为资产,挖掘背后的价值。智慧博物馆中数据资源可以划分为文物、展览、观众、楼宇、设备、资产等主题域,在主题域之下可以划分为更多的数据库。

应用架构

大多数博物馆目前都存在多个应用系统,而且通常都是烟囱式信息孤岛。应用架构设计就是要将智慧博物馆的应用体系进行良好的分解,按照“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把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边界划分清楚,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以数据共享、协同联动。让数据多跑路,让用户少跑腿。目前,主要采用基于微服务架构和数据中台的多信息系统统一管控技术来作为应用架构设计的支撑。

根据业务板块划分,智慧博物馆可以分为三大应用体系, 即综合管理、核心业务、运维保障。综合管理体系下面可以分为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核心业务体系下面可以分为藏品管理系统、展览管理系统等。运维保障体系下面可以分为安消防系统、设备管控系统、后勤物业系统等。

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体系是智慧博物馆规范建设的约束,参照国家层面标准体系及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智慧博物馆的实际需求和特点,构建标准体系。一是要建立技术规范体系,包括软件开发规范、数据标准、数据接口等,按照主流技术标准,以及博物馆特色形成博物馆自身标准。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数据授权管理办法。首先是要规范建设过程,这主要依赖于技术规范体系。其次是要规范使用过程,这主要依赖于相应的管理办法。总的来说是依托标准规范体系,保障建好、管好、用好智慧博物馆。

运维管理体系

运维管理体系是智慧博物馆持续性发展的支撑,是智慧博物馆持续运营的配套设施,是智慧博物馆迭代提升的重要手段。通常会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建设的智慧系统如果没有良好的运维可能会快速退化,而无法发挥作用,仅仅沦为一个噱头。必须设计好配套的运维团队、运维流程、管理办法等,确保智慧博物馆的持续性发展和迭代式提升。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数据安全又是与文化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实行分级授权、分类管理的安全管控方法,才可以确保智慧博物馆长效发展。

智慧博物馆运行机制设计

智慧博物馆不是单纯依靠大量的应用系统建设来实现的,必须有对应的体制机制保障。在智慧博物馆运行机制设计方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形成以“采存管用”为流程的数据管理体系。传统的博物馆是不重视数据的,其主要焦点在于文物,或者是观众。一个组织里面存在着资金流、业务流、数据流等等。唯独数据流没有得到博物馆管理者的重视。从大的趋势上来说,数据是战略资产。但并不是任意数据都是资产,高质量的数据才能称之为资产。必须对数据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来从事博物馆数据管理工作,让数据在组织内合理的流动,发挥数据背后的价值。

迭代提升机制。迭代提升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智慧博物馆推进过程中也是需要不断迭代提升。首先,信息技术是在不断发展演进的,不断有更先进的技术涌现出来。其次, 博物馆学也是在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功能职责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三,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的融合不断导致新形态、新模式的出现。要形成迭代提升机制,必须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要建立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迭代提升机制。智慧博物馆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往往不是可以做到一步到位的,必须跟着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修订。二是要建立智慧博物馆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的迭代提升机制。要建设智慧博物馆,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是必不可缺的。随着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必须逐步完善相关的技术规

范和管理办法。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组织方法

目前,高水平的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并不多见,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大部分博物馆压根就没有做过顶层设计,处于无序建设的局面;二是由信息技术公司代为构思。信息技术公司大多数并不了解博物馆的业务,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堆砌最新技术,与博物馆的业务结合不紧密;三是由信息部门来做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往往导致不能从博物馆全局战略高度来构思智慧博物馆蓝图。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由谁来做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如何将参与者组织起来。笔者的观点是必须由博物馆馆长亲自挂帅,全员参与,同时借助于外部技术力量来推进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正如一头大象,有人看到的是鼻子, 有人看到的尾巴,有人看到的是象腿。从不同的角度,对智慧博物馆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是将各方面的看法简单堆积起来,就认为完成了顶层设计,这种思维是将问题简单化了。必须将各方面的理解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归纳,自顶向下, 才可以形成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

从组织方法来说,首先要组建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领导小组,一把手馆长要亲自参与,各分管副馆长、部门负责人参与。第二,必须广泛的思想动员。大多数人是会习惯于现状的,对于变革往往抱有抵触心理。必须从未来发展的角度, 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宣讲,让博物馆全体员工意识到形势的紧迫和建设的重要性,调动全员参与,这样才能做好顶层设计, 否则都会流于形式。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的评价方法

一个博物馆费时费力完成了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下一个环节是如何评价,到底什么才算好的顶层设计,目前少见有权威的论述。

首先谈谈如何评价一个好的顶层设计,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主要是考察定位准确性、理念先进性、架构合理性、目标可行性、方案可操作性等。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导致无法形成一个优秀的顶层设计方案。其中理念先进性是至关重要的,智慧博物馆并不是数字博物馆的简单量变,而是质的跃升,所以必须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才可以建成真正的智慧博物馆。

其次,必须组建专业的评审委员会来评价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评审委员会中要包含博物馆管理专家、文博领域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普通观众代表。最容易缺失的是观众代表的参与。智慧博物馆建成之后要为观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当今新的文化大发展时期,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提供文化供给本身,更多地关注于个性化的知识供给、艺术熏陶与轻松愉悦的体验环境的完美结合。但是在评价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时,往往看不到观众代表。

总结

智慧博物馆顶层设计是针对智慧博物馆的发展形态和发展路线的总体设计,不仅取决于信息技术,更取决于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本文提出了智慧博物馆的顶层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流程、业务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等, 同时提出了智慧博物馆运行机制设计方法,顶层设计组织方法和评价方法,供同行参考。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