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视界”的颠覆与重构( 一)

2015-08-05 10:42:14  浏览:4801  作者:时间机器影像中心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电脑、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码相机的普及,360全景摄影在全球悄然兴起,颠覆着上百年来既已形成的摄影艺术的审美“视界”,以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传播媒介创造出新的影像世界。特别是最近几年,360全景摄影在中国发展迅猛,应用范围和领域正加速扩展。作为新兴的摄影艺术门类,360全景摄影有其独特的语体特点和规律,亟需在总结摄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促进和引领全景摄影的提高、繁荣和健康发展。本文在总结作者几年来360全景摄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360全景摄影的语体特点和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360全景摄影的语体特点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景摄影或宽幅摄影,360全景摄影是指水平视角360度、垂直视角180度,对空间场景进行捕获和重现的全景摄影。作为全景表现空间场景的尝试和努力,在摄影术出现之前人类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我国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赵黻的《江山万里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就是试图全景表现空间景物的绘画作品。在西方,全景绘画始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这些全景绘画作品幅面大都高10米、长100米以上,在专门的圆柱形展览馆里向人们展示。随着照相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摄影逐渐成为表现全景空间场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胶片摄影时代,由于受制于影像介质、生成、制作、展示、传播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人们只能将多张照片简单拼接为水平视角360度的全景图片,即使用价格昂贵的专业全景相机拍摄的照片,也没有供以动态展示的介质和媒介。所以,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360全景摄影才得以兴起并风行世界。
  从360全景摄影的实践来看,根据全景摄影的方法和表现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全景摄影简要地分为三类:
  球形全景。就是把四面八方和天地上下的全景空间设想为一个空心圆球,将相机置于空心球体内的某一点上,环拍前后左右并拍摄上下天地。这样拍摄的多片经过后期拼接,就成为360×180度的全景图片。经过专门软件的处理,制作成为动态漫游的全景作品,人们就可以借助于电脑、网络、手机等新传播媒体,全视角、全方位欣赏全景空间景物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和角落,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可远可近,可大可小,目之所及,纤毫毕现,任由人们自主浏览观赏。
  筒形全景。就是把周边空间设想为一个圆筒,将相机置于筒内中心,四周环拍多片然后拼接而成。这样的全景图片水平视角为360度,但上下达不到180度。输出的平面图片,可以粘贴在圆筒的内壁上,人们站在其中四周浏览。在电脑上,生成的视频文件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拖动观看,但不能俯视地和仰观天。
  对象全景。与前两种全景摄影相反,对象全景是相机机位不动,被摄物体进行360度旋转,旋转一周,相机均匀地按旋转角度的变化进行多片拍摄。或者,相机环绕被摄物体一周,作等半径、等角度的多片环绕拍摄。拍摄出来的多张照片经过专门的软件处理,生成Flash等格式的视频文件,在电脑或互联网上可以任意旋转物体进行多角度观赏。
  显然,本文所讨论的是第一类即球形全景。平时,人们总是用诸如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等语汇来形容优秀摄影作品带给我们的沉浸感受,以描述其生动和逼真。但确乎能让人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的摄影,迄今为止还只有360全景(以下简称全景)摄影能够做到。概括起来,全景摄影的意象表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语体特点。
  1、全视角
  与非全景摄影相比,全景摄影的水平视角不仅达到了四面八方的全覆盖,而且还囊括了上下180度的所有景物,目之所遇,无不尽览,天地上下,尽收眼底。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意变换视角,从大特写到超广角,或远或近,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俯或仰。
  2、交互性
  与静态的二维平面照片不同,全景摄影借助于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让人们置身于仿真的3D环境之中,通过软件和键盘、鼠标的操控,可以动态地欣赏全景的全部或某一部分的细节。对全景作品中的影像能够实时控制其展示方式,远近大小、左右前后、上下天地可以自由操控和欣赏。天地乾坤,尽在掌握把玩之中。
  3、多媒体性
  全景摄影本身就是多媒体艺术的产物。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单个场景的全景,通过热点或热区链接,还可以在多个不同场景间自由切换和选择。同时,音频、视频、文字、动画、图片以及网络链接等都可以作为附件插入其中,成为多种艺术形式的复合载体,把人们的审美由单一的摄影艺术延伸到多个审美领域。
  4、自主倾向性
  这里所言的自主倾向性是指人们在欣赏全景摄影作品过程中,对作品意象的审美感知和主题领悟具有自主性和倾向选择性特点。由于全景摄影是对空间多元性场景的整体性呈现,不能像非全景摄影那样从中进行选择和剪裁,很难表达出一个明确的、单一的主题。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全景摄影是一种无主题摄影——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多主题摄影。在对全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人们可以自主选择和放大全景中任何一部分影像或细节进行倾向性的审美和认知。因此,人们对全景作品意象的感受和对主题的领悟常常也是不确定的,既会随着全景中景物的变换以及远近、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受情绪、态度、兴趣等倾向性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5、信息增益性
  非全景摄影再现的内容是全景空间中影像信息的一部分,主题是明确的,信息量也是确定的,欣赏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的增益或衰减。全景摄影则能最大限度地将全景空间中的影像信息真实的、最大化的捕获和重现出来,比普通的二维平面照片具有更高的信息完整性和可信度。而且,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插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来突出和强化全景作品所表达的意象或主题,作品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比如,拍摄一幅文化遗址的全景作品,为了使人们更为准确、深入、全面理解作品表达的意象内涵,在制作漫游全景作品时,可以加入相关的文字简介,对其中的石碑可以加入高清晰图片,可以根据遗址的历史氛围加配背景音乐,等等。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