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倦勤斋

2018-07-05 16:59:06  浏览:8048  作者:时间机器影像中心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令翻修宁寿宫,预备将这里定为他退位太上皇之后的燕居地。“殿曰养性,轩曰颐和,堂曰遂初,室曰得闲,阁曰符望,斋曰倦勤”,都是为其归政尊养而修。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的倦勤斋,很难在紫禁城的地图中寻到。而就是这所外表看去平平无奇的建筑,却聚合了当时建筑内饰的诸多精湛工艺,不仅倾注了乾隆皇帝个人的审美雅趣,更凝聚着中国古代匠人的杰出智慧。

     倦勤斋,面阔九间,内里大体分为东五间、西四间。
     东侧是上下两层结构的凹字形仙楼,被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几处生活起居空间,裙墙以竹簧浅浮雕装饰,挂檐板镶嵌玉片、竹丝,槅扇则采用了双面绣工艺,集中了乾隆时期于江南地区盛行的工艺。
     西侧的戏院中,设有小型戏台,相传乾隆在位时期曾令南府太监在此演唱岔曲(以八角鼓、单弦配乐的小唱,为宝小岔所创,后流传入宫)。戏台被几乎铺满整个空间的巨幅通景画环绕,借鉴西洋透视画法绘出的紫藤与瑞鹤、飞鸟与远山,在这里营造出几可乱真的幻境。
     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在这座他精心修建的“太上皇宫”中居住一日。他退位后以训政之名继续居住在养心殿中。倦勤,成为了乾隆皇帝的一场镜花水月。岁月流转,倦勤斋静静地矗立在宁寿宫花园的一角,被历史逐渐淡忘。
直至公元2005年,距离乾隆皇帝翻修宁寿宫的200余年后,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了宁寿宫花园修复保护项目,倦勤斋的内饰得到了全面的保护与修缮,传统工艺在新一代匠人手中得到传续。

     2008年倦勤斋修缮竣工后,文物数字化专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数字记录,并运用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多种数字技术,在虚拟的空间里,全面展示了倦勤斋精妙的建筑设计和所蕴含的人文逸趣,倦勤斋被永久地留存了下来。

     2013年,时间机器曾经对故宫倦勤斋进行数字化采集。倦勤斋360度全景观赏链接

     虚拟现实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倦勤斋》,已在端门数字馆上映。无法亲临故宫的小伙伴们,“V故宫•倦勤斋互动体验” 即将正式上线。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