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博物馆体现文明沉淀

2018-03-28 17:38:21  浏览:2748  作者:时间机器影像中心
      用传播手段之“新”,表现文明沉淀之“古”,两相结合,把文物信息生动完整地传达出来,让象牙宝塔里的文物能在现代世界活起来。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个要求,已经过去了4年。4年里,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象牙塔里的高冷神秘文物,成了流量担当的IP,“数字博物馆”也成为一股风潮。

  大众和文物的距离正在拉近。然而,离真正的零距离仍有差距。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

  博物馆要努力自我推广

  提起近期的文物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将它视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是想通过对文物的认识,去寻找中华文化的价值,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博物馆发展很快,现在全国仅国有博物馆就有2000多家,文物收藏量达到1000多万件,数量居全世界前列。”魏学峰说,十年前,德国的博物馆数量要高于我们,十年的时间,我们就实现了超越。然而,文物的数量虽然多,但绝大多数文物只是摆在库房,真正能展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以他所在的四川博物院为例,四川博物院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有3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就有1400余件,涉及青铜器、石刻、书画等门类。但真正能够展出让观众看到的,只有3000多件,仅占到文物收藏量的1%。换句话说,99%的文物常年被搁置在库房里,老百姓只能看到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

  “博物馆不能是象牙宝塔,而要时刻关注时代社会的发展,推出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将‘百姓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作为博物馆的理念。”提到象牙宝塔,魏学峰还特别谈到,博物馆馆长也不能只坐在文物库房中,只沉浸在文物研究中,而要努力做一名复合型人才,要既做博物专家、管理专家、运营专家,同时也做传播专家和社会活动家,做博物馆的推广员和第一讲解员。只有不断面对公众,拉近彼此间距离,才能让博物馆真正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地方

  文物要让普通人能看懂、有兴趣、得教益

  如何让文物的文化价值发挥它最大的效应?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也认为,博物馆就是一个教育基地,有公共教育功能。因此,文物藏在博物馆的库房里,意义是不大的。要让文物和公众见面,要把历史的信息、文化的信息和审美的信息传递给当下的人,只有传播的文化才产生意义。

  除此之外,阿来提出,观众参观博物馆的习惯,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注意到,一些人在国内并不怎么看博物馆,但是他去法国却一定会看卢浮宫。这个问题是值得分析的,比如我们的博物馆与大众的沟通程度,大众参观博物馆的习惯,等等。”阿来说,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要让普通人“能看懂、有兴趣、得教益”,只有看懂了,才能诉说历史。

  规范文物市场 保护传承好民间收藏

  怎么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扶贫要精准,让文物活起来也有一个精准的问题,要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提供不同的文物资源的节目和活动,让大家都感兴趣。

  对于以后的具体措施,刘玉珠提出,在激发文博人的创造活力,挖掘存量较大的博物馆资源的同时,还要引导民间文物收藏,以及虚拟博物馆,特别是民间文物的保护利用,来规范文物市场,使其活跃有序健康地发展。“民间文物收藏数量很大,参差不齐,但也是中华文物的组成部分,要保护利用传承好这些民间收藏。”刘玉珠透露,目前文物局正在对民间文物收藏进行调研座谈,着手起草相关政策,进行正确引导,解决民间收藏中的法律问题、鉴别问题等,使得民间文物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