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发展前景

2015-09-24 17:00:09  浏览:4333  作者:时间机器影像中心

      将博物馆的数字化,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卢浮宫早在2004年就把3.5万件馆藏和超过13万件库藏放在网站上,提供3D虚拟参观服务;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英国图像目录基金会合作,推出了网上艺术博物馆YourPaintings;新加坡VisualFactory公司推出了国际性3D互动虚拟博物馆平台Cyber-museum;2011年,谷歌“艺术计划”(ArtProject)正式上线,利用谷歌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以70亿像素拍摄历史名画,呈现于互联网;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也都有自己的手机APP……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博物馆的数字化,大部分还处在贴展品照片上网的初级阶段;事实上,即使这种简单的模式,也还有很多博物馆没有做到。

      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应用已经起步,但相比于全国2300多座博物馆(其中文物系统1500多座)、1600多万件馆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320多万件、一级文物近5万件)、数十万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具有非常广阔而且日趋增长的需求。

      其中五大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和归因于以下方面:

1、文博系统长期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弱势,政府强职部门忽略文博单位信息化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数字博物馆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2、对数字博物馆的认知水平不平衡。文博系统内部看不到数字博物馆建设对于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和促进发展、以及忽略基础的数字典藏而只在意新鲜的虚拟展示的大有人在,观念成为制约数字博物馆发展的“瓶颈”。

3、与数字博物馆相关的(信息资源、设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等)标准规范研究和制订严重滞后,已建立的数字博物馆系统各成体系、互不相容,为将来资源共享和整合传播带来隐患。

4、当前数字博物馆需要使用的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成本过高,与博物馆的强烈需求形成巨大反差,众多博物馆普遍只能“望洋兴叹”而于心不甘。

5、数字博物馆建设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有系统的机构指导和人才引进、培养均停留于口头,迟迟未能取得实际进展。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