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勤斋|乾隆的私人戏苑
引子:
在故宫联合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对倦勤斋进行全面修复工作结束后,历经二百多年沧桑变迁后萧条破败的倦勤斋得以重现光彩。由此,时间机器数字数字文博团队对其进行了720度全方位的高清数据采集,让更多的人在网上便可以窥见皇家宫殿的华美和布局的秘密。
从倦勤斋修复完成至今,由于内部空间狭窄等诸多原因,并未对公众开放,此文结合倦勤斋线上数字展厅,意欲与您一同亲临倦勤斋内部,探寻其华美和神秘。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宣谕:至六十年内禅。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
大意表示: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
早在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年),乾隆为退位后能安享万年,就特别扩建改造了宁寿宫。
宁寿宫位于紫禁城内,外东路,大内的东北部。相当于今故宫珍宝馆区域,其中的宁寿宫花园今被称为乾隆花园。
宁寿宫经过乾隆改造后,宛如紫禁城的缩影,是紫禁城的城中之城,也有前朝后寝之分,内部建筑群几乎是乾隆时期宫廷建筑的精华荟萃,殿阁楼台亭斋轩馆无不具备。
“殿曰养性,轩曰颐和,堂曰遂初,室曰得闲,阁曰符望,斋曰倦勤”
倦勤斋在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中的位置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珍妃井西侧,“倦勤”二字最早源于《书·大禹谟》
“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
在1776年倦勤斋建成之后,乾隆曾在符望阁内题诗中写下“耆期致倦勤,颐养谢喧尘”,表达自己退位后的期望,倦勤归政,倦勤归田,希望自己退休后放弃权位,惬意生活。
倦勤斋之名称正得于此诗。其正中前檐下悬乾隆御笔"倦勤斋"额,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显示这里是太上皇的憩息之所。
倦勤斋坐北朝南,是上下二层仙楼。在覆盖着绿色琉璃瓦的卷棚硬山顶下,以黄琉璃瓦剪边,房前延伸出游廊,廊檐下绘有苏式彩画。面阔9间的倦勤斋,其中东面5间正对着符望阁,为明间,东5间正中开明门,门两侧四间是步步锦格心的支摘窗,东西均以游廊与符望阁相接,合围成一个庭院。
如此看来,面阔九间的的建筑体量出现在花园中是有悖常理的,西四间被游廊隐秘在庭院外侧,如此神秘的空间内,是乾隆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后所搭建的秘密小天地,内有一座坐西面东的小戏台,是目前故宫仅存的四个戏台之一,也是故宫现存最奢华、奇特的一处戏台。为给戏台和演员足够的空间,九间的建筑体量便能理解了。
乾隆时期宫中手工作坊的兴盛,造办处有40多个作坊,数量前所未有,民间的手工业也被推动着发展,新的工艺、工匠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娱乐业,戏院悄然走入宫廷,在乾隆时期形成规模,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像倦勤斋这样无与伦比的戏院。
乾隆年间所建戏院多达八处,但即使高大的三层畅音阁西楼,在养性门外也看不到它的外观,在室内的戏台,更加无法从外睹其盛装。
声色犬马的生活,是历朝历代所反对的。
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初六日,经筵结束后赐宴,乾隆注重礼乐,特命乐工演奏严肃的《大雅》之音,并说自己闲暇无事时,也命乐工演奏雅乐以自戒。
乾隆严格地把握了这个度。
所以,乾隆年间的戏院怎么会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呢。
故而,我们看到西四间被游廊隐秘在庭院外侧,若进入庭院后直入倦勤斋,并不易被发觉。
在庭院西侧游廊外的弧形影壁后,是竹香阁,北外斜廊有暗门与倦勤斋的西四间相通。
内部布局
由东五间正门步入倦勤斋室内,迎面便是凹字形的仙楼,用纱橱锦隔相隔成小室数间,仙楼为卍字锦底竹丝挂檐,玉璧镶嵌,竹簧雕刻的百鹿图裙板。夹纱是双面绣隔心装修精湛。其间设宝座、床多处。
倦勤斋东五间进门正对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