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技术动态

虚拟博物馆概述(三)虚拟博物馆的一般设计思路

2015-06-04 16:44:29 时间机器影像中心

虚拟博物馆的一般设计思路

1.基于网络的虚拟博物馆的设计框架

(1)博物馆网站组织架构设计与UI设计

      虚拟博物馆是网络应用的延伸,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运用。网络浏览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整个架构的基础,这一阶段需要围绕网站的功能,结合具体的用户体验逻辑进行合理设计,重点是网络的组织架构和UI设计,也包括网页设计。

(2)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的采集、创建、整理、分类并最终建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体系,为网站的运转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这一阶段所有展品及展示空间的信息都将被数字化。包括有关展品、展馆的文字、图片、模型、音频、视频、动画资料的采集与归类(形成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数据库需要考虑索引和搜索功能。

(3)博物馆空间与展品设计

      主要包括参观空间的设计和展品布展设计。这一阶段需要利用2D、2.5D或3D的美工技术,结合虚拟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建立博物馆展示空间与展品。展示空间的设计如同一个实体博物馆的设计,但不受空间场地的制约,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任何风格和类型的展示空间,涉及的一些技术需要综合运用,诸如flash、360全景软件、3dmax及PS等工具。空间的设计可以灵活多样,有些展馆只是通过网络链接跳转到内部的虚拟场景,因此没有参观外观的设计,;而有些展馆则从外到内都有相应的空间设计,虚拟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与实体博物馆最大区别是不受空间限制,另外设计可以更概念化,有利于展示设计师的丰富想象力。至于展品的设计则以文字、图片、影音和3D模型等多种形式存在,具体的取舍在于虚拟引擎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综合取舍。展品中3D模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有些看似模型的展品实际上只是面片贴图完成的,这类面片可以跟随摄像机的角度变化,主要是为了降低网络传输流量和加快现实速度。虚拟博物馆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美工设计的表现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往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4)交互导览及交互控制设计

      主要包括:基于替身的交互式设计(一般以第一人称为主),其中交互界面设计、指示牌、游览图设计、智能寻径、艺术品展示控制设计(旋转、放大、拉近拉远)、行走设计等是设计的核心。支持上述应用的核心技术是适用网络应用、可实现即时下载与浏览功能的虚拟现实引擎开发,这类引擎可以是openGL或DirectX系列引擎。比较而言,基于openGL的引擎通用性和跨平台性能更好。交互导览及控制设计是虚拟现实的核心技术之一,关乎虚拟现实的沉浸感的效果如何;目前的虚拟博物馆完全的沉浸需要虚拟现实的接口设备配合才能完成,包括输入感知设备和视觉输出设备。

(5)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设计(聊天、资料上传及下载)

      为艺术品爱好者提高交流的平台,为博物馆的建设获取反馈意见等,并为参观者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特别是论坛设计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广阔空间。这方面的应用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网络技术,无论是文字还是语音聊天及资料下载都已存在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6)商业信息、娱乐信息设计

       如:艺术品拍卖广告设计、参观指南、网络游戏、论坛等。优秀的虚拟博物馆由于巨大的网络流量,会吸引众多的艺术品广告商在其展览空间内投放广告,商业价值巨大。

(7)后台设计

      虚拟博物馆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如展品的更换、信息的更新等都通过一个合适的人机接口进行网络维护,理想的后台设计应具备根据需要便捷切换展览空间和展品的功能。

2.供展厅用的虚拟博物馆的设计框架

      这类虚拟博物馆多以投影幕、触摸屏或电脑为载体,供参观者实地浏览之用。其设计思路除要考虑观众空间的设计及选择合适的操纵接口外,其他方面则与第一类虚拟博物馆类似。由于缺少了网络连接,使相关的应用往往清晰度更高、运行速度更快。缺点是受众面与基于网络的虚拟博物馆无法相提并论。从商业角度看,缺乏受众、无法投放网络广告、无法进行信息发布、缺乏网络论坛的人气效应等都是该类虚拟博物馆的主要缺陷。因此这类虚拟博物馆,实际上只能算作一个三维的交互展示平台。其最大的优点是,利用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例如头盔、数据衣、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及立体显示技术(如cave或者多通道立体显示技术等),参观者可以很好地体验参观带来的乐趣:沉浸感、交互感、虚拟环境的体验感等。参观者甚至可以随意抓取一个艺术品,感受它的外形、重量和质感,并与位于虚拟空间的其他参观者的替身进行交流。这类博物馆更注重的是临场感、体验感和交互感,不过实现这类博物馆的技术更为复杂,往往需要虚拟现实的高端技术和设备才能得到实现;且受场地及空间的限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展和普及。

标签: 无标签